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然而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却愈发突出,这意味着一些新的因素正在出现。正是由于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决定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需要人们转换思路进行应对。
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考验,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仍然存在。”
其中提到的“新情况”、“新考验”尤其引人关注。在采访中,一些专家纷纷向记者表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然而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却愈发突出,这意味着一些新的因素正在出现。正是由于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决定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数据依然乐观。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末,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达1184.05万户,占比23.22%;获得综合金融服务(含存款、结算、理财、咨询等)2401.75万户,占比47.09%。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小微企业的获贷率达到85.71%。
不过,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近日指出,“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已经连续4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不断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效。但是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对于小企业融资困境,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这几年并没有得到缓解,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危机程度反而远远超过了2011年。”
一些专家认为,问题部分出在小微企业身上。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认为,从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看,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和餐饮消费领域。而本轮经济减速又主要是由于出口需求大幅下滑和消费“稳中略降”导致的,这意味着小微企业因经济减速而受到更大程度影响,生存面临困境。
目前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直接导致了其转型升级动力的不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虽然转型升级是当前的一个大趋势,但从小微企业自身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应列入“淘汰”产业,无法完成转型升级目标;有些企业以“转型升级”理由申请到的银行贷款,也并非用于转型升级而是挪作他用。这样不仅企业面临高风险,银行信贷资金也面临较大风险。
广东省金融办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最近3年,广东中小企业将银行贷款用于更新技术的仅占13.6%,而用于维持生产的却占到23.4%。
经济减速背景下,小微企业堪忧的生存状况更令银行望而却步。内蒙古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就表示,部分小微企业业绩下滑,亏损面扩大,经营状况恶化,直接导致银行不良率上升,银行放贷愈发谨慎。
根据今年年初部分银行公布的情况来看,制造业、长三角地区成为不良贷款“重灾区”,而在上述行业与地区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
银行资金趋紧“更上一层楼”
在新情况中,“银行因素”也较为突出。
近日,金融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出“提高贷款可获得性,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的要求。不过,苑德军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家银行都感觉到“钱紧”,这容易使得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时“有心无力”。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李佩珈。她认为,应该看到,5月以来的流动性冲击也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尽管,当前的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是为避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导致的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以及考虑到投资效率不断下降的现实,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恐怕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2012年末的21.95%上升到22.22%,已连续4年实现“两个不低于”。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继续保持“两个不低于”存在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小微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另外一方面则是银行信贷规模被“占用”。
李佩珈认为,尽管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必须按照“两个不低于”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使得逐利资金不断以各种更加隐蔽的形式进入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领域,小微企业不断被挤出信贷市场。
郭田勇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银行信贷资金不断被错配,房地产市场、政府融资平台、大型企业的信贷投放较多,占比较高。在有限的信贷规模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必然会受到挤压。
破解难题需要新思路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采访中,有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既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资金紧平衡对小微企业资金链的非对称冲击,同时,还需要盘活信贷资产存量,解决金融体系货币空转造成的小微企业价格高企问题,更需要长期的制度变革,包括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以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体缺位问题;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解决利率二元化市场结构的价格扭曲;改变以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恢复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活力。
对于银行来说,盘活信贷存量的目的是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整资产负债配置,以期实现“去杠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
7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还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范围。
对此,尚福林表示,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资本比例: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行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被给予厚望。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小型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现在社会资金很多,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建立起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可谓一举多得。
建行高级经济师赵庆明分析认为,与中小银行机构相比,大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存在劣势,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技术、人员以及信息对称度上都无法超越前者,因此,服务小微企业还要更多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本文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