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近三个月的自查之后,截至3月底,山西小额贷款公司的自查即将结束,按照山西省金融办的日程安排,4月9日至5月30日,将继续进行近两个月的现场检查。山西省金融办主任郭保民介绍说,此次检查是山西省小额贷款公司历史上首次规模最大的现场检查,被查机构多达150家。
3月23日,记者从省金融办的现场检查工作会上了解到,6月底之前,省金融办将完成对全省合规小额贷款公司的备案。
山西公司数量占全国一成多
2005年,山西筹建的小额贷款公司只有两家,而这两家公司堪称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鼻祖”。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小额贷款公司急剧扩张,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产,目前已经相当于国内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的全系统资产。
与此同时,山西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近几年同样发展迅速。记者了解到,在经历了2006年和2007年的低迷期之后,近几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增加,在2009年新增114家,2010年新增144家,2011年则新增224家。按照省金融办相关人士的介绍,目前,忻州、太原、朔州三市的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已经占到全省的68%。
按照相关数据,到去年年底,全省经不同流程和不同渠道审批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五百家以上,占到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总数的12.4%。不少公司“两套账”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即便经过前期的自查,目前,省内不少小额贷款公司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仍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在资本金充足的情况下,放贷的利率远超4倍于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在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中,有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少都是利用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这一合法平台,发放月利在3分到5分的贷款,从中获利,而不少公司也至少都有两套账,“很多东西很难真正反映到账面上。”
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发放高于规定利率的贷款之外,有的公司负责人也会利用公司的名义,用自己的资金发放贷款,不过,通过这些渠道发放的贷款,同样难以体现到账面上。按照业内人士的解释,上述这些类型的账外经营和体外存款,隐蔽性相当强,即便是检查也很难发现。
不过,晋中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韩建防认为,“既然目前不少民间资本有强烈的愿望要拿到经营牌照,就是一件好事,这样,才可以让市场更加规范,起到引导资本的作用,将无序发展变为有序发展,同时也可以为财政带来一定税源。”
150家机构将被纳入检查
“要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高利贷活动和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非法证券等非法金融活动。”这是从全国金融工作会上,国内监管层发出的相关政策。
而国内各种非法金融活动,确实也屡见不鲜。近期,河南发生了23家担保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超百亿,引发挤兑的风险事件,内蒙古的5家小额贷款机构也因违法经营,而被内蒙古金融办注销了经营资质,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周边地区的金融风险管理,再次为我省的金融监管敲响警钟。
“按照省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查处非法集资等工作的要求,省金融办决定在此前各市主管部门自查的基础上,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现场检查。”山西省金融办主任郭保民介绍,此次检查,是山西小额贷款公司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现场检查,被检查机构将多达150家,时间是4月9日到5月30日。另外,本次检查更是动用了省金融办、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银监局、山西省工商局、山西省公安厅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小额贷款公司联席会,带动11市的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协助参与,并委托中介评级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对被查机构进行法律审查和财务审查。
重点检查12项指标
“山西的小额贷款公司总体健康,发展是有序的,目前,主要是要摸清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底数,对其所存在的风险状况有更加科学的判断。”郭保民解释。
按照郭保民的介绍,此次检查将主要为了掌握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打击非法经营活动,消除地方金融风险,并规范全省小额贷款公司从业行为,进行电子化备案管理,提升非现场的监管水平。
另外,根据记者的了解,在此次金融办的现场检查中,也对被检查的小额贷款公司列出了多达12项的筛选指标,其中,去年11月8日之前审批的所有小额贷款公司,在批复之日起半年尚未开展业务的;存在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非法集资的、资本抽逃等现象行为的;违反贷款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的,存在高利贷行为的;贷款集中度较高、存在有向房地产或者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限制发展的行业或面临淘汰的产品生产企业发放贷款现象的公司,将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我省将实现统一标准管理
按照山西省金融办的规划,下一阶段,将在关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数量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发展质量,支持商业性小额信贷和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同时发展。
目前,省金融办正在制定统一的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实现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标准管理,5月底检查结束后,将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备案制度,明确备案程序和备案内容,并于6月底之前完成对全省合规小额贷款公司的备案。
在省金融办的规划中,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总量在下一步将被严格控制,“将积极构建以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主体的多层次、差别化机构布局,着力培育一批注册资本金超过5亿元、经营管理较好、风险管控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额公司。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满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郭保民说。
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带来的后续资金问题,韩建防则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若可以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则更有利于其日后的规范和发展。
本文源自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