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对于银行业来说又是紧缩的一年,随着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银行体系流动性更加紧张,于是,银行信贷开始收缩、贷款价格不断攀升,为了应对存贷比考核新规,银行吸储大战贯穿全年……2011年这一页即将翻过去,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11年银行的那些事儿。
最紧缩
6次上调存准率3次加息
为抑制通胀高企,今年1月起,央行每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半年内连续上调了6次,在6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最后一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此外,2月9日、4月6日和7月7日,央行3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年初的2.75%上调至3.5%,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0.2、0.2和0.25个百分点,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已从年初的6.4%增加至7.05%,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从年初的4.3%上调至4.9%。
央行屡次收紧流动性,使得银行体系资金变得捉襟见肘,信贷投放和吸收存款压力明显加大。
最艰难
“拉存款”招数一出出
作为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吸收存款在今年尤为显得艰难,也成为令银行高层头疼的事,以至于有的银行人士曾诉苦,没有什么更聪明的办法来解决吸收存款的难题,于是不得不选择高息揽储。
吸收存款的压力来自于存贷比考核的新规,按照新的存贷比考核要求,此前的按季度末、年末考核指标转为按日均考核,银行不仅在月末、季度末、年末“冲时点”疯狂揽储,平日的揽存压力也在加大。
于是,对于一线客户经理来说,为拉存款便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一出出揽存的辛酸故事——小客户送礼品,大客户给回扣,不但自己贴钱,还为客户做起了兼职。据报道,有的客户经理为拉一笔2000万元的个人存款,除了要接送客户的女儿上学,给客户的妻子送花,甚至在休息日陪客户的女儿去上钢琴课,俨然做起了客户的保姆。而由于揽存压力大,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一名客户经理选择跳楼自杀,当前揽存压力导致的银行业考核制度已成为众多银行员工头上的一把“利剑”。
最风光
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增
在揽存压力下,借道发行高息短期理财产品成为银行普遍的做法。于是,今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出现井喷,不但发行量较去年几乎翻倍,收益也水涨船高,甚至出现4天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7%。
据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0日,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20246只,而去年全年,总共才发行11472只,今年发行量是去年的近1倍。而从发行产品期限来看,短期产品占据市场绝对主流,一方面是由于加息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发行高息短期产品“冲时点”拉存款成为银行的考量。从产品收益来看,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4.5%,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其中不少几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7%甚至更高。
不过,随着这一业务快速发展,银行理财市场暴露出种种弊端,如夸大理财产品收益、不利于对银行存贷比考核等,银监会多次发文,除了要求银行将银信理财业务由表外转入表内,禁止借道银行理财产品高息揽储等外,还于近期叫停了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最无奈
贷款涨价买房难上加难
按照年初的计划,今年银行新增贷款为7.5万亿,在信贷紧缩背景下,银行业发放贷款需遵照“3∶3∶2∶2”的比例进行,因此从年初开始,银行贷款发放规模就受到限制。
同时,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提升,纷纷开始以价补量。兔年春节过后,银行对于首套房贷利率的优惠就基本取消,大多数开始执行基准利率,另有少数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10%;并且,由于额度紧张,银行对于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一般会优先发放,如果利率下浮,需要排队等候放款。
到了下半年,首套房贷基准利率也基本难觅踪影,大部分银行贷款价格一涨再涨,有银行最高涨幅达到40%,对于贷款买房一族来说,贷款成本大大增加。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贷款100万,贷款期为20年来计算,按照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7.05%,执行基准利率月供款需要7783.03元,20年的利息总支出为86.79万,如果利率上浮10%,则月供款增加到8212.57元,利息总支出也增加到97.10万,相比之下,每月供款将增加429.54元,总的利息支出增加10.31万元。
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使得资金紧张的银行有了一时喘息之机,为备战来年信贷,年底不少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又重归基准。据市场预测,明年新增信贷有望达到8万亿,届时首套房贷利率有望继续下调。
最遭诟病
乱收费蒙你没商量
今年以来,银行名目繁多的各项收费被媒体曝光,引来广大储户的痛斥和质疑。今年3月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免除11类34项服务收费项目,包括同城本行转账手续费、密码修改手续费、密码重置手续费、本行柜台、ATM、电子银行本行查询服务等项目。
但是,就在收费项目被叫停后不久,一些银行又开始了新的收费项目,如个别银行向持卡用户开征短信通知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这些收费项目虽然不在此次免除收费项目之列,但也再次引起争议。银行哪些项目该收费、哪些项目不该收费,收费标准如何制定?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当然,银行收费信息不透明,有的银行没有明码标价,消费者缺少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是银行亟待改进的地方。
最担心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暴露
今年银行业在紧缩政策下,仍实现了利润的强劲增长,但银行业资产质量成为隐忧,其中,首先需要提到的就是地方融资平台暴露的风险。
据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五大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总计达到2.87万亿元。其中,工行为9310亿元,较年初的6416亿元有所增加;农行为5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中行为5315亿元;建行为5800亿元;交行则由年初的1774亿元上升到3083亿元。
下半年以来,陕西、云南等省先后曝出高速公路因资金短缺而停工或半停工。据了解,按照原计划,在云南52条、4844公里二级公路建设将完成之际,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有关贷款将正式进入还本付息期。由于当地高速公路收费情况不容乐观,在不得展期的硬性规定下,上述投资有限公司只有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而该公司在建行、国开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千亿贷款违约危机曝出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更受关注,今年8月银监会联手三部委启动了第二轮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工作。截至9月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整顿进度已达到60%。 本文源自信息时报